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果 > 正文

每日速看!北京也有“吨粮田”,种粮大户为抗旱足足浇了六次水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3-06-19 09:24:51

6月13日,北京市顺义区“吨粮田”即将丰收。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资料图)

6月16日,北京30余万亩小麦进入收割高峰期,相比去年,2023年北京的小麦面积大幅增加,收获高峰要持续至6月20日。北京的麦收涉及主要农产区,其中顺义区的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市三成。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的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长。

今年,“吨粮田”建设首次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实地采访中了解到,在实际生产中,北京已经有了自己的“吨粮田”。去年,顺义区木林镇的种植大户李荣强,一年下来小麦和玉米两茬的亩产达2300多斤,超过了“吨粮田”水平。

没有哪一年的丰收是容易的。北京的麦子也经历了挑战,最大难关是秋冬春连旱,去年的秋旱甚至是50年一遇的级别。面对严峻复杂的生产形势,政府宏观层面“环环相扣、连续促进”生产管理指导促进;个人层面则是农民绝不言弃、自强不息。李荣强告诉记者,过去一茬小麦浇四次水,但为了“伺候”这茬小麦,他增加到了六次。天道酬勤,北京小麦今年仍是一个稳产丰收年。

【地点】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

【产量】

小麦玉米两茬地,一些种植大户小麦亩产达到了668.6公斤,加上500公斤的玉米产量,一年下来亩产达2300多斤

【品种】

小麦航麦247、京花11、轮选169、良星99,玉米纪元一号、NK815、纪元168、京农科985

【特点】

离顶级科研院所最近的麦田,专家是农田常客,科技转化率高

北京建吨粮田优势何在?专家是麦田常客

从60多年前的“小麦会战”开始,也就是当时北京市启动的“百万亩小麦亩产300斤”科技攻关,顺义就是北京提升粮食产能的主战场。今年,顺义区种植13万亩小麦,占全市面积约三成,这几天,顺义区田间小麦开始陆续归仓。

舞彩浅山下,空气里都是阵阵麦香。李荣强打理的良田就在这里,山水相依,道路通达。2021年,曾有多年农耕经验的李荣强,重新把种地拾了起来,和伙计们一起,承包了村集体的900亩耕地,专心种植小麦和玉米。

重新种地头一年,李荣强就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正高级农艺师田立平建立了联系,手机上还加入了“北京小麦群”,里边有各单位与院校的专家可以答疑解惑,这给李荣强帮了很大忙。去年秋收,李荣强决心选择田立平团队培育的京麦12小麦品种,这是一个高产的北部麦区杂交品种,在遭遇极端天气条件下,产量更稳定。重返庄稼地,李荣强头一次就收获了不错的产量,其中一块地单产高达668.6公斤,这个产量在去年北京市小麦单产中名列前茅。

李荣强的地块这两年是专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有时候正在地里忙碌,就看到专家们过来查看庄稼长势了。”李荣强回忆,十多年前自己也种地,那时可没经历过这阵势。如今在每个关键的农事节点到来前,李荣强都能得到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顺义区农服中心、镇里的农业科室等相关专家与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将小麦田面临恶劣天气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目前,北京小麦群有300多农户,成了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要渠道。”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粮食作物科科长孟范玉介绍,“这个群覆盖了北京几万亩耕地,农户对农技推广人员的信任度在持续提高。”

遭遇50年一遇秋旱 科学种田更重要

这几天,李荣强最关注的就是天气,每天要往地里跑好几趟。对他来说,这就像考试的最后时刻,经历了整个小麦生产期的辛苦,即将交卷阅评,兴奋又紧张。6月13日,李荣强用手撩开深处的麦垄,发现里边的麦子还有点绿,他要等一个最佳时间点,等麦子完全干透了,达到入库标准,并且在阴雨天来临之前,将成熟的小麦收割归仓。

对于田间管理,李荣强从不吝啬力气,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去年秋种他尝试了新的品种,不过自从种子下地,去年秋天开始到今年夏天,小麦田没有得到一场有效的降水,为了应对干旱,李荣强把原来一茬小麦浇四次水,增加到了六次,“刚浇完这头,另一头就干了,这已经达到极限了。”李荣强说,小麦在返青、拔节、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是最需要水肥的时候,决定了小麦的最终产量,必须高度重视、想尽办法。

不是只有李荣强的这茬小麦种得不容易,小麦专家说,今年全市的小麦生产可谓历经坎坷,去年秋天播种时遭遇了50年一遇的持续秋旱,冬前经历了罕见的气温断崖式下跌和冬季剧烈的温度变化。北京为此成立5个指导组加强技术服务,先后22次组织多领域专家实地考察指导。专家组指出,今年的麦收,由于小麦各生育期尤其是中后期综合措施管理得力,穗粒数和千粒重比去年有所增加。

在田立平看来,好的产量离不开科学种植,而首先就要选择好的种子,良种普遍具有一定的抗逆性,主要体现在抵抗寒冷、干旱等极端天气的能力。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配以科学的农事管理,才能实现高产、实现稳产。

粮田何处来?交易平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

2022年北京小麦种植面积约27万亩,今年,北京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0余万亩,增长幅度较大。

位于顺义东北部的木林镇,是顺义区粮食种植面积最大的镇。近两年,木林镇充分利用政策,结合耕地保护空间土地复耕工作,通过资源整合、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扩大农作物种植规模,降低种植成本。从2021年起,镇里借助北京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流转到村集体的农用地,放到平台对外发包。现在,镇域内超过5亩以上的土地都要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对外发包。木林镇副镇长张伟娜表示,镇里充分利用北京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坚持“应上尽上”“能上尽上”原则,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有资质、有经济实力、有经营业绩和农业经营能力的单位和个人。下一步,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还计划在木林镇建设产权交易服务站。

“土地面积上去了,之后就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张伟娜表示,目前木林镇有近两万亩高标准农田正在建设中,完成后将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作物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让土地实现更多产出。

“吨粮”是结果,重点则是“田”的建设。据悉,北京目前正在推进“百千万”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即打造百亩样板田、千亩示范方、万亩产业带,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今年,全市要建设45个百亩样板田,其中30多个为小麦玉米两茬地,同时重点结合高质量的田间管理,完全能够达到吨粮田的产能。

调研手记

维系种粮积极性,大城市更需要“吨粮田”

北京需要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耕地种粮食,手里有粮,才能心里不慌。但在粮食种植面积回升后,要平衡的则是粮食安全战略与农户种地赚钱的关系。作为大都市里的农民,种植户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到底能不能让土地生金,这就要算一笔北京农民种麦子种玉米的账。

在北京,种粮食可以拿到每亩300元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蔬菜的种植补贴为每亩600元,有的种植户几乎只能挣补贴。还有市场变动,比如农资成本变动,采访中就碰到有种植户去年遭遇化肥价格上涨,赶紧囤了些化肥,结果今年化肥价格又下来了,每亩地的成本一均摊等于增加了。土地流转费用也是个瓶颈,“根据以往的调查走访来看,每亩地土地流转费用800元至1000元可以实现盈利,但土地流转费用超过1000元的,种植户就很难挣到钱。”在采访过程中,农技推广站也透露了实际中发现的难题。

让种粮食在大城市可持续下去,并非一件容易事。如果要降低流转费用,土地确权农户的利益可能面临损失,但成本降不下来,粮食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大,留给种植户的盈利空间被压缩,种粮积极性就上不去。

出路恐怕还是最耳熟能详的“藏粮于技”。“相比之下,北京的土地面积有限,要想养活更多人口,在主粮生产上,则更需要提高产量,大力推进吨粮田建设。”田立平认为,在土地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提高产量和质量就是北京农业接下来要铆足劲发力的方向,通过科技的力量让种粮户以更高的产量获得利润。“不久前,我们在顺义北务镇种植的杂交小麦单产预计就可超过1000斤,这是一个好消息。结合良种选择和科学农事管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样是具备高产高质潜力的”。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