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果 > 正文

诸葛亮投奔曹操或孙权,不会跟荀彧郭嘉冲突,却能与鲁肃打架,打起来谁能赢?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 时间:2023-06-07 00:31:01

曹操送给诸葛亮五斤鸡舌香,孙权曾让诸葛瑾游说诸葛亮投吴,诸葛亮对曹操伸出的橄榄枝不理不睬,又反将了大哥一军:“今刘皇叔乃汉室之冑,兄若能去东吴而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义两全之策也。不识兄意以为何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诸葛瑾知道自己说服不了一心匡扶汉室的二弟,只好打着哈哈离开了。

诸葛瑾劝说诸葛亮归吴,这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事实上诸葛瑾根本就不会劝二弟跟自己一起干——那不符合诸葛家族的利益。

诸葛家族有龙虎狗三兄弟,分属刘、孙、曹三家,不管谁赢了,都能确保家族屹立不倒,《三国志》记载的诸葛瑾“公私分明”,他可以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暂时还没有子嗣的弟弟,但却很少私下来往:“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诸葛瑾并非泛泛之辈,他在东吴最后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宛陵侯,地位并不比诸葛亮在季汉低:诸葛亮是丞相领益州牧、武乡侯,而诸葛瑾的宛陵侯是从宣城侯晋升,应该是个县侯。

诸葛亮的武乡侯只不是县侯且不去管他,咱们今天的话题,是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或孙权,他最终能得到怎样的官爵、会不会跟荀彧、郭嘉、鲁肃打起来。

在三国名臣中,似乎只有荀彧和诸葛亮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所以最后他因反对曹操晋魏公、加九锡而曹操翻脸,陈寿说他是“以忧薨”,《魏氏春秋》则说他是曹被操害死的:“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荀彧之所以舍弃袁绍而投奔曹操,就是误以为曹操是个忠臣。曹操一开始,可能还真是一个忠臣,但是“时位移人”,在拥有足够的实力之后,曹操也开始显露不臣之心——即使曹操没有代汉自立的心思,他的下属也会希望通过拥立之功而水涨船高,这一点夏侯惇说得很清楚:“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之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著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

夏侯惇是不是曹操同宗兄弟可以存疑,他眼里只有亲家曹操(夏侯惇之子夏侯懋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而没有大汉天子却是真的:曹操成了气候之后大封功臣,夏侯惇只愿意当“魏臣”而不愿意当“汉臣”,曹操“做思想工作”也没用。

夏侯惇跟荀彧曾经之好搭档,兴平元年,张邈和陈宫趁曹操征讨陶谦之机反叛,勾结吕布拿下了兖州大部分城池,是荀彧指挥夏侯惇为曹操守住了老巢,荀彧也真是肯为曹操豁出性命:“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

荀彧不顾夏侯惇的劝阻,镇定自若地赴约并吓走了郭贡。那时候的荀彧和夏侯惇、曹操,都是情深义重的好战友,最后就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而分道扬镳。

荀彧是曹操起家的功臣,曹操对他十分不满但不能公开撕破脸,诸葛亮这个年轻人要是到曹营兜售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念,荀彧或许会心中暗喜自己多了一个帮手,而夏侯惇则可能独目圆睁抡大刀——诸葛亮不但不会像郭嘉一样受封食邑二百户的洧阳亭侯(死后增加了八百户,成了千户侯),而且极有可能变成在官渡之战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许攸。

诸葛亮资历太浅,功劳太小,在曹营之内肯定伸不开腰,所以对曹操那五斤鸡舌香只能笑纳而不回应。

同样道理,即使诸葛瑾利用大哥的身份强制命令二弟到东吴辅佐孙权,诸葛亮也不会答应——他去了之后,也许会跟“好朋友”鲁肃打起来。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都知道鲁肃武功极高,同时他也是东吴第一个提出“汉室不可复兴”的谋士,鲁肃的“榻上策”就是撺掇孙权趁着曹操“北方多误”之机多占地盘,以为日后代汉做准备:“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跟刘备是否“信义著于四海”无关,他看重的是刘备“帝室之胄”的身份。

曹操和孙权取代刘协,那属于社稷改姓江山易主,刘备取代刘协,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比较之下,诸葛亮更愿意让刘备成就王霸之业。

诸葛亮只想让刘备兴复汉室,却没说一定要恢复大汉天子刘协的权威,在这一点上,他和荀彧有本质不同,跟郭嘉和鲁肃却有一两分相似之处。

我们细看汉末史料就会发现,要没有曹操管着,刘协同样也能闹翻天,他几乎是复制了东汉灭亡的一切弊端:董承和伏完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兵权,尤其是那个董承,原本就是董卓余孽,他干掉曹操之后,肯定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董承的凶残,伏完的女儿伏寿(也就是伏皇后)的亲眼所见的:“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董承和伏完各怀心腹事,却都想干掉曹操并取而代之,这时候的诸葛亮要是加入曹操阵营,您说他会帮助哪一方?

董卓作乱的时候,诸葛亮只有八岁;董承闹出衣带诏的时候,诸葛亮虚岁刚满二十。这两个历史事件,诸葛亮都不大可能参与,他即使加入曹营,应该也是赤壁之战前后的事情,那时候曹操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孙权也摩拳擦掌准备建号称帝。

这样看来,诸葛亮成名之后再去投奔曹操或孙权,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去了,也不会有跟荀彧郭嘉见面的机会,所以激辩和打架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诸葛亮加入曹营,也不会跟荀彧郭嘉打架,那么他投奔东吴,会不会跟鲁肃和睦相处呢?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但是诸葛亮自己也有过明确解释,当年张昭而不是诸葛瑾劝说诸葛亮留在江东,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知道我很有才能却不能让我尽情发挥),吾是以不留。”

易中天先生品三国时说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第一个原因似乎有点问题:“细细排起来,当今圣上还得唤他一声叔,叫做刘皇叔,他是皇帝的叔叔呀,那么如果说这个皇帝不中用了,换他叔叔来当比换一个外姓人来当在当时还是要方便一些,说得过去一些,这是一条。”

笔者不知道易中天先生这样说的依据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但是他有一点说得应该没错:“诸葛亮如果到了江东地位肯定在张昭和周瑜之下,甚至在鲁肃之下,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孙刘联盟的积极促成者和坚定维护者,在这方面,两人很有共同语言,他们“合作愉快”的前提,是在各为其主,如果他们共事一主,会不会因“复汉”与“代汉”而发生冲突?要是两个人真打(不仅限于拳脚兵器,斗智也是打)起来,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