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果 > 正文

抗艾也会伤脑? HIV感染者隐藏精神疾病危机,两大因素是关键

来源:凯迪网 时间:2023-05-07 09:27:18


(相关资料图)

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性疾病,HIV感染者通过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达到了病毒抑制的目标,但相当一部分HIV 感染者的神经精神健康仍然堪忧,长期持久的情绪低落、神经衰弱、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恐惧等反应成为感染者面临的新挑战。中国HIV感染者中抑郁和焦虑的比率高达53.8%和41.1%。

HIV感染者神经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发病率如此之高,一方面也缘于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产生的药物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陈军副主任介绍,

感染者长期面临这些神经束缚,不仅极大地影响了HIV感染者的正常社交及日常生活,也可能导致延迟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失败及HIV传播等事件的发生。因此,帮助感染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显得尤为关键。

HIV感染者出现神经精神病症和许多因素相关,首先,HIV感染本身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HIV可以通过巨噬细胞或白细胞跨越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复制并建立病毒储存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病毒均可导致 CNS 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造成CNS神经元损伤,脑白质完整性或遭破坏,最终导致产生认知障碍、抑郁等症状。

HIV感染者的生命长度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普及得到大幅提高,已接近与常人无异的寿命。但HIV感染者在治疗过程中,某些抗病毒药物也可能因中枢神经毒性导致神经精神疾患的发生或加重,与HIV和抗反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有关的多种机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造成如抑郁、头痛、疲劳、睡眠障碍不良反应。”

“再次见到他时仿佛换了一个人,性格也比之前更开朗爱说爱笑了。”陈军副主任分享道,

有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最初来到我的门诊上时满脸写着沮丧与苦闷,也不愿多向我透露病情,只是问一句答一句。当时我随口问了一句“你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吗?”沉默寡言的小李打开了话匣子,谈话间才发现他正在服用CNS副反应较大的抗病毒药物,正好与他当时服用的抗抑郁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这种冲突会直接导致抗抑郁药物的浓度增加,进而加重他的病情。我们综合考量后,为小李更换了更适合他目前情况的创新抗病毒药物,没想到当时随口的“无心一问”却成为小李的人生重要转折点。

小李的经历并不是个例,陈军介绍,在过去,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片数非常多,有些病人一天需要服用七、八片药,甚至两次的药物剂量也不一样,这让一部分感染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意愿变得很差,相应的CNS相关副作用也更大。相关数据显示,抗病毒药物相关CNS副反应也是患者治疗不耐受的主因,高达62.3%。艾滋病的治疗越来越简化,如今感染者期待更简便、更安全、疗效更好、作用机制更先进的抗病毒新药,活得更好、生活质量更高成为当前他们追求的治疗新目标。

抗病毒创新药物在安全性上已经实现了诸多突破,CNS不良反应更小,药物间相互作用也更少。陈军副主任分享道,当基于依非韦伦方案的经治患者转换为比克恩丙诺片后,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及睡眠障碍得到显著改善,且神经认知功能保持稳定。目前,比克恩丙诺片等这类复方单片抗艾制剂创新药物也已被纳入医保,降低了感染者的经济负担和长期用药压力。

陈军副主任感慨:“在国家‘四免一关怀’和医保报销政策的双重利好下,HIV的治疗已经能够多层次地满足患者需求,尤其在中枢神经方面作用更小的创新药物,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转变。我们建议HIV感染者要重视神经精神症状的筛查和规律随访,发生焦虑、抑郁、压力、疲劳和睡眠障碍等症状时,要及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及时和医生交流病情和用药方案,方便医生整体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